摘要: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编号:704)。曲阜是著名的...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编号:704)。曲阜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出生
颜徵(zhēng)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颜征在”,孔子之母。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徵在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孔子14岁时,颜徵在因操劳过度而逝。
孔子生前在自己的故乡曲阜开坛授学,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的古建筑群,堪称宫殿之城。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与孔庙毗邻,共有九进院落,旧称“衍圣公府”。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曲阜孔庙
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孔子逝后的第二年(前478年),历经2000多年70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 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前后九进院落,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现为国家5A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孔庙初建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现在孔庙仍然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孔庙又是王者的宗庙;孔庙建筑含有宫庭特点、宗族家庙特点和祭祀特点。
宋代孔庙平面图
金代修孔庙8次。元代修孔庙13次。明代23次,其中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庙遭受重大火灾,重修后基本上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孔庙纵长630米,横宽140米,共九进院落,前三进为引导性庭院,从第四进庭院起建筑增多,第六进以后分为左、中、右三路布局。孔庙有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种建筑104余座,殿、堂、坛、阁466多间。庙内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仅次于西安碑林,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美誉。
明代古庙平面图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坊额4个大字“金声玉振”,是明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下就是泮水。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棂星门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圣时门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迎面3架拱桥纵跨,称“壁水桥”。桥南东西二门,甬道相连,此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
弘道门
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大中门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
奎文阁
入大中门,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文阁高23.35米,中夹暗层,结构合理,固坚异常,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岿然屹立,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习称“成化碑”。此院东西各有一所独立的院落,名曰“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员在此戒斋沐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东院沐浴,又称“驻跸”。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两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贔屃(bi,xi),龙的儿子,贔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皆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贔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十三碑亭院两侧,东建毓粹门,西建观德门,供人出入,是孔庙的第三道偏门。
大成门
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五门大开时,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杏坛
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景色优美。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两庑
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这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在唐朝仅有20余人,到民国时,多达156人。这些配享的人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龛中。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匾额字径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书。大殿结构简洁整齐,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再外为十二哲。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殿建于两层台基上,前连露台,是祭祀时歌舞行礼的场所,现今第逢孔子诞辰(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乐舞----八佾舞。
寝殿
“寝殿”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寝殿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亓官氏,礼器碑作并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生一子一女,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
圣迹殿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后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120幅的“圣图”。 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孔府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是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大门
孔府大门,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重光门
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又称“垂花门”。重光门平时不开,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会打开。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这样的塞门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
大堂
正厅,即孔府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谕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
二堂
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禧祝寿时赏给的。
三堂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内宅门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
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贪壁
内宅门内有一照壁,其北侧绘有一物,曰“犭贪“,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它拥有众多宝物,却还想去吃太阳,最终葬身大海。此画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
前上房
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名叫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明间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前堂楼
穿过前上房,便进入了前堂楼院。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高13.10米,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重建,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及三位夫人陶氏、丰氏、王氏及两个女儿均住此楼。松筠永春匾额为孔令贻手书。
后堂楼
后堂楼为清光绪十二年重建,为七间二层台楼,东西两侧各有两间二层配楼,形制与前堂楼同。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后花园(铁山园)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孔府花园前后3次大修。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
孔林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成现今规模。
孔林本称至圣林,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孔林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神道
孔林神道中间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时所刻,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均为明代建筑。
洙水桥
是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一券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为当年祭孔时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赞颂孔林的石碑。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享殿
挡墓门后面就是享殿。享殿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甪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两对石兽为宋宣和年间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甬道正面是享殿,前后廊式木架,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
孔子墓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手植楷
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驻跸亭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的二碑亭为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是黄帝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方向,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茂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由此向西,有一座上书 “鸾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谦、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汉墓群西行还有明墓群,那里墓冢点点,碑碣累累,石兽成群,明代著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写的碑石立于其间。
于氏坊
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山东曲阜因孔子的盛名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府、孔庙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承载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变迁,想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孔府、孔庙就是一个完整的样板图。孔林是一座清幽的天然植物园,多少文人雅士在此凋零,他们的存在,让中国的文化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所以,如果选择游览孔府、孔林、孔庙,提前做好功课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三孔”的文化之渊博,即便是走马观花,也能让你有不同的领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