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们生...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现在学术界一般也称民间文学为“口头文学”、“口头传统”等。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的民间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讲述非遗故事,弘扬聊城文化”,聊城市文化馆特推出聊城非遗故事系列。
说起临清柴市街三眼井,临清人可能都知道,但是它背后的故事,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为什么叫柴市街?为什么柴市街上有口大水井?这口大水井又为什么叫三眼井?三眼井为什么被大家称为神井?
故事要从明清时候说起。那时,作为贡砖烧制基地的临清,有砖窑近千座。据《运河城市发展史》记载,“临清有官窑三百八十四座”,“其他府县在临清设砖窑数百座”,“民窑不计其数”,另外,“每窑每年出十二窑砖”。《临清州志》记载“每烧砖一窑,约需柴八、九万斤不等”。如此算来,临清砖窑仅每年所需的柴火数量就有数亿斤之巨。如此巨量的柴火,仅凭临清当地的柴源是难以满足砖窑所需的,因此,外府县的大量柴火源源不断的输入临清。在这种背景下,就在临清老砖城永清门外南城根胡同自然形成了一条买卖交易柴火的街市,柴市街由此而得名。那么,三眼井与柴市街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没有柴市街就没有三眼井。当年,运输工具主要是牲口大车,要运这么多的柴火没有数千万辆是办不来的。可以说,当年临清柴市街上买卖柴火的场景,用车水马龙、人流熙攘、摩肩接踵、交易火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日数千头牲口聚集在柴市街上,它们的喂料饮水成了大问题。原因是,柴市街上只有一口小水井,井浅水少,难以满足如此多的牲口用水需求。为此,人们为了取水常常在井台前发生争执,甚至打斗。
话说当年临清州,下辖夏津、武城、邱县三县。为了解决柴市街上众多柴农的取水问题,临清州官欲以官府的名义在柴市街打一口大水井。有一天,临清州官和夏、武、邱三县的县官,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在柴市街打井之事。最后大家商定,既然此井由“一州三县”共同出资打凿,我们就打一口三个井眼的大水井。每个井眼代表一县,这也正好体现了一州三县同心同德,共为百姓谋福祉之意思。
就这样,在州官的亲自督办下,三眼井很快打成了。只见井口上盖着一个大青石圆盘,石盘直径丈余,大青石盘上开有三个井眼,可容三个人同时放桶下井打水。开井那天,临清州官和三县的县令都来到了三眼井前,共同品尝着从三眼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清澈甘甜的井水。州衙在城门口张贴出了告示,“本州署衙在柴市街所凿三眼井,即日开井,准天下百姓所共用”。
开井这天,前来观看开井庆典的百姓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欢悦的人们争相上前品尝三眼井水。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云层中银光腾曲,一道银光直射入井中。很快雨过天晴。此时的人们正沉浸在喜悦中,谁也没有在意突降的大雨和银光的降落,短暂的雷雨并没影响庆典的气氛。
这时突然有人在井台上大声惊叫,“快来看,井中是什么东西?”
人们闻言,好奇地争相探头向井中窥望,只见有一形似巨蟒的东西盘在井底。一时间,众人纷纷议论。
“这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啊。”
这时,有位银须白发老者站在了井台上,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这是一条龙,《山海经》上有记载,河有河龙,海有海龙,井有井龙。刚才大家看到的井中之物,乃是井龙。井龙降临我们临清三眼井,乃是祥瑞之兆,是我们临清州之幸事。”
神龙降落三眼井的消息不胫而走,城乡百姓都知道了三眼井里有一条井龙。说来也怪,从此三眼井不论有多少人同时打水,井水一点也不见少,而且打上来的井水冬暖夏凉。
有一年,临清城里流行疾病,许多人都被疾病缠身,街市一片凄凉景象。一天早晨,有一个打水的年轻人远远看见一股紫气缭绕盘旋在三眼井井台上久久不散,他感到奇怪,走近一看,井水涌起水花,好似泉眼。他打上水来一看,井水乳白而冒着热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年轻人思量片刻斗胆尝了一口,顿觉心清气爽,精神焕发。他把井水给家里的病人喝了,疾病奇迹般的好了。不几天的功夫,一传十,十传百,三眼井井水可以治病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临清城,人们纷纷前来打取三眼井水。就这样一场流行疾病被三眼井水给治好了。事后,百姓们都说三眼井是一口神井,是神井拯救了全城百姓。
话说咸丰年间,“长毛反”北伐时(太平军,史书称之为长毛造反),有一队人马驻扎在临清南门外永清大街,他们搜集了大量的柴火准备火攻临清城。当天,这支军队到三眼井取水做饭、饮马。夜里这些军士和马匹均得了瘟疫,人马病倒了大半,致使军队丧失了战斗力,无奈,长毛反放弃了火烧临清城的计划,后撤至柳林镇。临清百姓都说“这是三眼井中的神龙显灵,施法退了匪兵,临清百姓才免于战火涂炭”。
临清还有一个习俗,每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临清的百姓特别是买卖商人,都会到三眼井打上一桶水,据说喝了这天的井水,不仅可以生意兴隆、招财进宝,而且还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时光如梭,沧海桑田。如今坐落在柴市街的那口“三眼井”早已被填埋,“柴市街”也已变成了锦绣青城小区。然而,柴市街三眼井的故事,没有被人们忘却,它将会在人们的记忆口碑中流传下去。
来源:聊城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